由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牵头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量多波段天文数据融合关键技术与科学应用”项目已进入总结和结题准备阶段,各课题主要研发任务基本完成。为促进项目成果应用、持续高质量支撑天文科学研究,并应对智能时代带来的新挑战,“智能时代天文数据融合挑战与科学应用研讨会”于10月17-18日在天津举行。项目承担单位和参与单位以及来自多所高校的科学用户代表近50人参加会议。

图1 参会代表合影
会议伊始,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于策教授代表活动主办方致辞,向与会的专家、项目组成员及科学用户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与感谢。他鼓励项目组从用户视角出发,重点介绍科研成果在天文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与价值,并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搭建起项目研发团队与天文科学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共同发掘实际科研中的数据处理与计算需求,推动交叉合作迈向新的阶段。
图2 主办方致辞
会上,项目组集中汇报了该项目研发的关键技术与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崔辰州研究员首先概述了项目总体情况与进展。随后,各课题负责人分别就大规模数据检索及交叉证认、多波段数据融合、科研云平台等方面的技术突破与创新成果进行了汇报。汇报内容紧扣“如何解决用户实际问题”这一主线,不仅展示了项目成果在多个天文研究场景中的实际应用,还进一步阐释了其在未来科学研究中的潜力与价值。

图3 项目汇报
来自云南天文台、新疆天文台、广州大学、天津大学等项目参与单位的代表,结合各自任务分享了项目成果的应用实践,并对未来前景提出展望。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仁爱学院、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代表则介绍了他们的最新科研进展,并针对项目成果,提出了进一步的应用需求。

图4 项目成果应用实践分享

图5 科学用户报告
在研讨交流环节,与会专家与用户代表对项目取得的成果及其对天文学研究的支撑潜力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他们也从促进成果落地、提升应用价值的角度,提出了中肯而具体的建议。专家们认为,项目组应进一步加强成果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组织专题培训、编写技术文档、发布典型案例等多样化的方式,提升成果在科研群体中的认知度与使用率,从而充分发挥项目价值,为孕育重大科学发现提供有力支撑。

图6 交流研讨